思政课与互联网的奇妙相遇
来源: yl6809永利 作者: 编辑:yl6809永利 审核: 发表日期:2020-03-24 12:34:33 被阅读[]次

本网讯(学生记者 范鸿宝 王梦源思政课与“互联网+”结合,会产生怎样的奇妙相遇呢?因为疫情,几乎所有高校的的应对办法都是将传统课堂转变为线上教学。这样的形式,尤其是对于思政课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思政课因其自身的学科属性,会让学生天然产生一种难以描述的畏难情绪,如何让思政课转到线上教学后依旧能保持生动有趣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?以及如何解决线上教学带给老师们的不便与问题,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!

万事开头难,思政教学要集思广益

从事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们对于线上教学的形式还是比较陌生的。如何使用线上平台传道受业?如何进行线上课程教学?这些疑惑使得思政课的老师们纷纷加入“头脑风暴”的群聊中。

办好思政课,关键在教师。公共课部主任侯玉娟老师说:“因为‘战役’时期,大家不能以传统教学方式,聚群进行教学讨论,所以我们的讨论基本上都是在线上进行的。由任课老师共同讨论,集体备课,集思广益,一同制定课时目标。历时两天的群聊讨论,确定了线上教学进度、教学方案、与教学进度表。”

最终,老师们决定将采用超星学习通的教学资源,以“网上学习+线上辅导”的方式开展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》与《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政课》的学习。

对于网络思政教学,老师们要面对的学生面非常之广,其中包括大一和大二的学生,很难像专业课那样一对一进行指导;其次,教师增加出了庞大的工作量。线上教学包含四门课程:大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大学生心理健康、军事理论课以及大二的思想概论课程。其中涉及到的专任教师就是26名教师,而大一大二的学生人数是接近3000人,如果是四门课程的话,那么就是接近6000人次,众多的人数和庞大的工作量,要求思政课必须要集思广益。

答疑解惑,教学相长

为了巩固教学成果,解除学习困惑。学校公共课部开设了相关思政教学的答疑课程,尽最大能力帮助同学答疑解惑,使思政教学成果落到实处。“网络授课能否达到100%的理想状态?”“如何和学生做好互动?”“网络授课答疑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?”这些都是老师们所担心的问题。

网络授课,很多东西都要从头摸索。例如线上交流怎么设置?如何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?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,公共课部唐彪老师颇有感触的说:“第一次上网课的时候感觉比较紧张,时间没有把握好,没有有效展开。因为农村信号不稳定,当时课件资料都不在身边,很多需要自己再收集、再整理。但是,学生的答疑方便了很多。”为了更快更好的解决学生们在思政课学习方面的疑惑,唐彪老师第一时间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、qq号、微信号以便学生们进行答疑。在答疑方面,校公共课部做出了统一要求,每个思政老师要根据班级的情况,必须提前的准备,答疑的课时,必须要保证,不能应付了事。要注意对学生随时在网上提出的疑难问题,做出随时解答。

“老师,在本次疫情当中,中国和国外其他国家相比,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?”“老师,在“战疫”的背景下,作为祖国的新生力量,我们能做些什么呢?“老师,特朗普把新冠肺炎称为中国病毒,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?”在“战疫”时期,同学们大都很关注此次的疫情事件,他们都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。思政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疑问逐步击破,帮疑问的同学们指点迷津。公共课部的唐彪老师说:“在特殊非常时期,我们的思政课的网络授课答疑的这种形式很好,既满足了公司产品的需要,也充实了老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,老师得到了锻炼、掌握了技能,学生也学到了相关知识、升华了认识。”这样的教学方式,是一个促进学习的正循环过程,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,它共促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。

思政课堂常有,现象级思政课堂不常有

在“战疫”的特殊时期,我们被中国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。那些“逆行者们”不计生死,不计名利,不计得失,满腔热情的冲到了最前线。这样生动的爱国主义课堂,不是线上教学亦或是传统教学可以模拟讲授的。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,承担着引导学生思想的重要责任。中国的疫情由爆发到逐渐向好,这让我们更加直观看到,感受到中国的优势,中国之治的优势。这是开放式的体验式的中国自信公开课与制度自信公开课。思政公开课常有,而现象级开放式的思政公开课不常有。

人类历史上,大的疫情可以改变历史进程。今天这场疫情也将改变历史进程,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们正在见证世界历史的大转折。古人有云:“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、为往事继绝学、为万世开太平。”现在的战“疫”时期,学生们依旧可以“精忠报国”。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,为社会和谐做一个向上向善的人,为生态健康做一个环保者。以小见大,中国的未来必定精彩。

思政课堂的精华不在其形式如何,其内容才是学习的本质,断不能舍本逐末。过度在意形式,只会让真理越来越远。相信未来思政课的老师们会将“战疫”时期的教学推进到一个新的篇章。


(党务工作部供稿)